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发布于:2023/3/13 16:41:32   所属分类:高考备战学习资料库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海量免费试题,请点击:
1.高考语文试题汇编738道2022年2月1日-6月6日
2.高考语文试题汇编738道2021年10月1日-2022年1月31日
3.高考语文试题汇编696道2021年6月7日-9月30日
4.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5.小学试题仓库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隋唐以来,儒学的显赫地位已不复曾经,儒、道、佛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北宋时期的士大夫群体开始将思路转向佛教禅宗,他们不再试图创造崭新的学说和进行大的变动,而是以工具主义的价值观和实用理性的态度,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融入了佛禅哲理和道法哲学,以期弥补儒学空泛而脱离实际的弊陋,并有意无意地给北宋时期儒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佛禅哲学与儒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但在内心修为和哲学修养方面,佛禅强调内心的专注与超越、理性的思辨意识以及宏大的精神追求,这都是传统儒学所未曾达到的精神境界。北宋士大夫将这种佛禅哲理与传统儒学的道德观、秩序观结合起来,注重个人内心世界的道德信仰,并引申出与自然相一致的代表心性义理和宇宙本源的天理,传统儒学发生裂变,理学逐渐兴起。

在北宋士大夫的众多理学成果中,苏洵、苏轼、苏辙的成果是丰富而影响深远的。他们是一个并行不悖的整体,却又各具特色。他们的思想虽然不如这一时代极具代表性和迸发力的范仲淹、王安石的观点那般夺人眼球,也不如司马光、程颢、程颐在与功利儒学派的论战中那般旗帜鲜明,却有其佛道熏染下的包容性与圆融性的色彩。其中,以蜀派苏轼为代表,其蜀学中儒、道、佛三者杂而相融,并用兼采的特点更是明显。

在他们所处的大时代下,佛教禅宗已由晦涩含蓄趋于更世俗化,世人对禅宗的理解与接受程度极大的提高。幼年时的苏轼所受家庭教育依然是正统儒学,但苏家父子三人皆崇信佛教,其亲眷也大多信佛奉佛,佛学思想不可谓不潜移默化。长期的浸染加之与道潜、了元等诸僧人的交往,成年后的苏轼有了自觉、主动学习佛教义理的兴趣,并将之与其所耳濡目染的传统儒学对接。乌台诗案后,苏轼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与之相应的是,他对于儒学与佛道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借助佛禅纾解苦闷,试图从中寻找精神慰藉和解脱之法,佛老思想在苏轼的精神世界中开始占据上风,并由此形成自成一派的理学思想体系。

纵观三苏的理学思想,广纳佛、道、法之长以充儒学,苏轼蜀学甚至被以字来评价。从整体上看,三苏理学仍以传统儒学为体,佛、道、法基于一种工具状态加入传统儒学思想体系中,未脱离既有的体用之别。其根本目的,仍是恢复、重建传统孔孟之学与道德秩序。

相比之下,在坚持儒学为体的基础上,苏洵更偏法,功利色彩更重;而苏轼、苏辙则更为保守,苏轼受佛禅影响较大。父子三人虽大致皆可归于理学派,其法治思想却不完全一致,抑或倾向保守、遵循旧章,抑或主张依时势而变。但正因各自有所侧重,又有所承继、相互影响,才形成了一系列独树一帜的治理理念与法治思想。

总而言之,融合了佛、道、法、儒的理学思想在他们的法律思维与观念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使他们的法治思想具有了更深厚的哲学基础和更强的实践性,也更具包容性。如对义利关系、礼刑关系、法与人情的关系等认知,既有异于教条、僵化的传统儒学的一面,也有对在传统儒学基础上发展出的理学主义的灵活变通的一面。

(摘编自赵晓耕刘盈辛《三苏法治思想的渊源与影响》)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为弥补儒学的弊陋并带给儒学前所未有的新发展,北宋士大夫群体开始将思路转向佛教禅宗。

B. 在北宋士大夫的众多思想成果中,范仲淹、王安石的思想观点极具代表性和迸发力,引人注意。

C. 北宋时佛教禅宗始由晦涩含蓄趋于更世俗化,人们对禅宗的理解与接受程度都有极大的改善。

D. “三苏理学坚持以儒学为体,苏洵更偏法,注重功利;而苏轼、苏辙因受佛禅影响较大,更为保守。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从传统儒学的裂变和新发展谈起,接着重点论述三苏受儒、道、佛影响的理学思想。

B. 文章第二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证明了三苏理学思想具有包容性与圆融性的色彩。

C. 文章结尾运用举例论证,说明三苏的法治思想受到了融合佛、道、法、儒的理学思想的影响。

D. 文章论述有所侧重,如在论述苏洵、苏轼、苏辙的理学成果时,较侧重于论述苏轼的思想体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佛禅在北宋时期得到发展,其在理性思辨意识、宏大精神追求等方面超越了传统儒学的精神境界。

B. “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佛老思想始占据其思想上风,并由此形成其理学思想体系。

C. 苏轼与道潜、了元等诸僧人的交往,是他主动学习佛教义理并将之与传统儒学对接的主要原因。

D. “三苏理学思想广纳佛、道、法之长以充儒学,其根本目的是恢复、重建传统孔孟之学与道德秩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初秋的清晨去郊外晨练的时候,你会看到草叶上圆形的露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露珠为什么是球形的?

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取一只普通的杯子,往杯里注水,当水满了以后,不要停止,继续缓慢往里注水,你会发现杯子充满后水不会立刻溢出,之后水平面会一点一点地鼓起,呈一个凸液面,在水将落未落的时候,水面像一个大气泡一样颤动,像有一层水膜拉着水不让它流下去似的。如果继续加水,水才好像承受不住似的哗啦一下流出来,这就是液体的表面张力造成的。

表面张力是分子间作用力的一种表现,它发生在液体和气体接触的表面,因此称为表面张力。用超高倍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水是由无数个水分子构成,一个个小球代表一个个水分子,整齐排列在水表面。液体内部也有无数个紧密排列的小球(水分子)。下面我们对表面层和内部的任一小球进行受力分析。

液体内部的水分子受到周围分子对它的作用力,由于内部分子处于周围分子的包围之中。周围分子对它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而相互抵消,合力为零,所以内部分子受力平衡。表面层的水分子,由于它位于表面,空气一侧气体分子稀疏,对水分子的作用力要比液体内部分子对它的作用力小很多,合力的结果就是表面层水分子受到液体内部分子向里拉的力,使得液体表面犹如张紧的橡皮膜,收缩使液体尽可能地缩小它的表面积。

大家都知道,球形是相同体积下具有最小表面积的几何形体。因此,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液滴总是力图保持球形。如树叶上的水滴往往呈球形,是水收缩表面积造成的。

(摘编自许新芳《露珠为什么是球形的?这是表面张力的作用》)

材料二:

毛细现象指直径很细的开口管内的液面高于或低于管外液面的现象。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液体在容器与重力场中力图使其表面具有最小的面积,通常一个液滴在空气中是球形的,是因为包含相同体积液体时,以球形表面积为最小。如果表面张力为γ的液滴半径为R,液滴内部与外部的压力分别为p1p2,则由于液体形成球形而产生一附加压力:Δp=p1-p2=2γ/R。若用一毛细管插入一液体中(见图)

当液体润湿毛细管时,管内包含的液体表面呈凹弯月面,Δp<0,此时凹面液体的压力小于毛细管外平液面的压力,毛细管内的液体将上升,直到液柱的重量等于该压力差为止,这就是毛细上升现象。若液体不润湿毛细管,则管内的液体呈凸弯月面,Δp>0,此时凸面液体的压力大于毛细管外平液面的压力,管内液体将下降,直到下降的液柱重量抵消此压力差为止,这就是毛细下降现象。含有许多毛细管的上水石,可作为盆景中的假山,正是靠毛细上升现象,使假山上的植物得到水分,医学上,指尖采血也是利用的这个原理。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毛细现象》)

材料三:

表面张力在工业上也大有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应用叫作浮游选矿。把矿石磨细以后放在一种液体中,这种液体能浸润岩石但不能浸润有用的矿砂,然后打入气泡;当矿砂和小气泡靠近时,它们之间的液体薄层因表面张力的缘故要减少表面积,这样就使矿砂附在气泡上了,小气泡带着矿砂浮上去,无用的岩石留在水底,这样就达到了选矿的目的。

在水面撒一层粉末,然后滴进一滴肥皂水,你会看到粉末被肥皂水赶跑了。什么原因呢?原来液体里有杂质时,表面张力会显著降低,肥皂水减低了所在处的表面张力,其他地方的表面张力就会把粉末拉走。表面张力的大小还与液体种类有关。熔化金属的表面张力最大,挥发性液体的表面张力较小,液体氢或液体氰的表面张力简直微不足道了。还有,随着温度升高,表面张力会减弱。例如把水由0℃升高到50℃时,表面张力会减少1/10。表面张力的减少意味着内聚力的减弱,所以分子从表面逃逸就比较容易。可见,表面张力还与蒸发有密切关系呢!

(摘编自魏世杰《从露珠谈表面张力》)

4. 下列关于毛细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毛细现象是指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上升,浸润液体在细管里下降的现象。

B. 毛细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有向上拉引或向下压缩的作用。

C. 用含有许多毛细管的上水石做假山和指尖采血都是利用毛细现象原理。

D. 常见的用毛巾擦汗、粉笔吸干纸上墨水等生活现象都可用毛细现象来解释。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表面张力发生在液体和气体接触的表面,是分子间作用力的一种表现,它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

B. 空气一侧的气体分子,受到液体内部分子向里拉的力,使液体表面收缩至表面积最小,如树叶上的球形水滴。

C. “浮游选矿是利用表面张力让矿砂附在气泡上,并随之上浮,同时让无用的岩石留在水底的选矿方式。

D. 液体表面张力大小与液体是否有杂质、液体的种类、温度高低、蒸发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6. 从三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科学研究方面的启示?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云初记(节选)

孙犁

就差田大瞎子家的七双鞋。春儿找了俗儿,要一同去催,俗儿这两天不积极了。俗儿丈夫那天吃了田大瞎子一顿饭,回来对俗儿说:你不要当她们的枪使,日本人占了河间,高阳不知道能不能存站得住。我们得留一只后手,不要再得罪田大瞎子!

今天早晨,又听见日本人进攻的炮响,俗儿有点害怕。当春儿叫她一块到田大瞎子家里催鞋,她说:我这主任还想推出去哩!上回我出了阵,这回该你试试了。享好名声儿不是一个人的事,得罪人也不能只我一个人!

老蒋也走过来,对着春儿,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说:谁有工夫,谁是满街腿,谁就一个人跑去,来回上我们家来干什么?俺们俗儿不去干那瞎踹子勾当,从有了妇女会,我们家就没得安生过,门限子也叫你们给踢破了!

真把春儿气坏了,她说:你家的门限,是我踢破的?我看是那些有钱有脸的大汉子们踢的!

春儿抱着一捆鞋,哭着出来,可是她没有绝望,她挺直身子,一个人进了田大瞎子的庄宅。

外院里,只有老温正在起大猪圈里的粪,满院子的臭气。

看见春儿今天大不像往常,老温停下铁锨,探出头来说:春儿,干什么呀?

我还是劝你回去。老温扒着猪圈沿儿说,你不同俗儿,她是一个破罐子,属卖炸馃子的,带着一身油,只许别人怕她,她可不怕别人。你不行,从小本分家的女儿,骂骂咋咋你张不开嘴儿,动手打架,你伸不出手来,就会哭!我们当家的,男的是一只虎,女的是一只母老虎,他们会欺侮你!

我不怕,看看他们还能把我吃了?春儿一步登上二门的台阶。

正赶上田大瞎子送他的客人出来。这客人像一个退休的官员,又像一个跑合的商人。他从敌人占据的保定来,那天请俗儿丈夫吃饭,陪的就是他。望见春儿,田大瞎子把眼一翻说:又来干什么?

来拿鞋!春儿站住说。

什么鞋?客人问。

春儿说:给抗日战士做的鞋!

你看,那个客人对着田大瞎子一笑,这么大的闺女,要不坐在炕头上纺线,要不就到野地里拾柴火去,她也跟着抗日抗日!日本那么好抗?你能抗住飞机大炮?日本人就快过来了!

日本人过来,有人打它!春儿说,你这是干什么,你不愿意叫我们抗日吗?

我是为你好,客人嘻嘻地笑着说,一个庄稼人,谁过来了不是做活吃饭,谁来了不是出差纳粮?不要听那些学生胡说八道,整天价花着爷娘的钱不心痛,不好生念书,抗日,抗日,我说吧,日本人进攻中国,都是他们招惹来的是非!

听你的口气,像是个汉奸!春儿狠狠地说。

野闺女!田大瞎子推了春儿个后仰说,你敢骂我的客!

春儿爬起来,哭着喊:你们怕人骂汉奸,就别放那些汉奸屁呀!

田大瞎子追过来,还要动手。老温用起粪叉一拄,跳出了粪坑。他穿得很单薄,带着两鞋泥粪,跑过来一把拦住说:当家的,你别打人啊!人家是个女孩子,才有多么大?这说的下理去吗?

田大瞎子大声叫:你一个臭做活的,敢来管当家的事!快给我跳下猪圈起粪去!

好,出力气做活,吃不饱,穿不暖,我们倒臭了?老温说,从今天起,看看在大众面前,臭不可闻的,到底是谁吧!

真他妈的是五鬼闹宅,田大瞎子说,你也反了,你不要只看见城里那么一班人,你听见炮响了没有?

没听见。老温说,我们不盼望外国人,我们不想当汉奸!

你给我滚蛋!田大瞎子飞起一条腿,正踢在老温的小肚子上。老温抱着肚子,趴在地上,哼哼着喊叫:春儿,去到县里告他!

春儿答应着走了。田大瞎子说:看见你们那群毛毛官儿了,走,我和你们去当堂对质!老常,套车!

老常正在村北近处耕地哩,听见家里吵嚷,丢下犁杖跑了来,一来看见老温趴在地下打滚,就过去扶了起来。田大瞎子叫套车,他说:我们不干了!你自己套吧!

好!田大瞎子说,天下缺少的是金银,做活的有的是,你们马上离开我这院子!

老常扶着老温到别人家去。田大瞎子从槽上牵出牲口来,怎样也套不到车上,客人帮着他,好容易把骡子塞进了车辕,忘了结肚带,田大瞎子一抓鞭把,牲口窜了套,惊了车,差一点没把他轧在梢门限上撞翻,墙角塌了一大块,骡子向野地里跑去了。

我走着去!田大瞎子把鞭子往地下一扔,说。

田大瞎子这回敢去告状,是因为听见了日本进攻抗日人民的炮响,是因为俗儿丈夫曾经在他家吃了一顿饭,也有点仗持他的儿媳妇新近又升了县政指导员。他要在来客面前显显他的威风,做他恢复政权、重新统治人民的本钱。

春儿、老温、老常走在通向城里的路上,春儿在最前边。现在是立冬前后,快晌午了,太阳融化着大道两边树枝上的霜花,不断地滴落在她的头上。今天,遍地是部队,各地的人民自卫军,正奉命向前方转移。西北方向,腾起滚滚的黄土。冀中人民组成的部队,在家乡的冬天的早晨,披带着呼吸和热汗凝冻成的霜雪,庄严前进。在田野工作和在道路上行走的农民,都停下来望着他们,在村庄的入口,男女拥挤着,在房沿草垛上,有雄鸡接连的热情的长鸣。这是平原伟大战争的开始,坚决打击进犯的敌人,民族愤怒沉重的向前滚动了,它的每一个儿女,都激动地跑来,伸手在牵引上,加上自己的一把力量。

(有删改)

【注】《风云初记》,孙犁创作的长篇小说,从七七事变展开故事,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在滹沱河两岸组织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曲折历程,反映了冀中劳动人民的觉醒进步和澎湃高涨的战斗热情。本文选自小说的第一章。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俗儿丈夫对俗儿说的一番话影响了俗儿对妇女会的态度,以致她不愿意和春儿一起去田大瞎子家催要那七双鞋。

B. 老温将俗儿与春儿的个性进行对比,认为春儿老实本分,会受到田大瞎子夫妇的欺负,表现了老温的老于世故。

C. 小说通过运用大量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描写,既充分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身份特点和个性特征,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 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既描写了天气,又涉及人物感受,既表现了军民汇聚的巨大洪流,又揭示了民族所蕴含的巨大力量。

8. 冀中劳动人民的觉醒进步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9. 小说中写到日本人进攻炮响,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安帝隆安五年,春,正月,武威王利鹿孤欲称帝,群臣皆劝之。安国将军鍮勿仑曰:吾国自上世以来,发左衽,无冠带之饰,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室庐,故能雄视沙漠,抗衡中夏。今举大号,诚顺民心。然建都立邑,难以避患,储蓄仓库,启敌人心;不如处晋民于城郭,劝课农桑以供资储,帅国人以习战射,邻国弱则乘之,强则避之,此久长之良策也。且虚名无实,徒足为世之质的,将安用之!利鹿孤曰:安国之言是也。乃更称河西王,以广武公傉檀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凉州牧、录尚书事。

凉王纂嗜酒好猎,太常杨颖谏曰:陛下应天受命当以道守之今疆宇日蹙崎岖二岭之间陛下不兢兢夕惕以恢弘先业而沉湎游畋不以国家为事臣窃危之纂逊辞谢之,然犹不悛。番禾太守吕超擅击鲜卑思盘,思盘遣其弟乞珍诉于纂,纂命超及思盘皆入朝。超惧,至姑臧,深自结于殿中监杜尚。纂见超,责之曰:卿恃兄弟桓桓,乃敢欺吾,要当斩卿,天下乃定!超顿首谢。纂本以恐超,实无意杀之。因引超、思盘及群臣同宴于内殿。超兄中领军隆数劝纂酒,纂醉,乘步挽车,超等游禁中。至琨华堂东阁,车不得过,纂亲将窦川、骆腾倚剑于壁,推车过阁。超取剑击纂,纂下车禽超,超刺纂洞胸;川、腾与超格战,超杀之。纂后杨氏命禁兵讨超;杜尚止之,皆舍仗不战。将军魏益多入,取纂首,杨氏曰:人已死,如土石,无所复知,何忍复残其形骸乎!益多骂之,遂取纂首以徇曰:纂违先帝之命,杀太子而自立,荒婬暴虐。番禾太守超顺人心而除之,以安宗庙,凡我士庶,同兹休庆!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三十四》)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陛下应天/受命当以道守之/今疆宇日蹙/崎岖二岭之间/陛下不兢兢夕惕以恢弘先业/而沉湎游畋/不以国家为事/臣窃危之/

B. 陛下应天/受命当以道守之/今疆宇日蹙/崎岖二岭之间/陛下不兢兢夕惕以恢弘/先业而沉湎游畋/不以国家为事/臣窃危之/

C. 陛下应天受命/当以道守之/今疆宇日蹙/崎岖二岭之间/陛下不兢兢夕惕以恢弘先业/而沉湎游畋/不以国家为事/臣窃危之/

D. 陛下应天受命/当以道守之/今疆宇日蹙/崎岖二岭之间/陛下不兢兢夕惕以恢弘/先业而沉湎游畋/不以国家为事/臣窃危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被发左衽与《荆轲刺秦王》中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意思不同。

B. “将超等游禁中指带领,与《苏武传》中及卫律所将降者意思不同。

C. 禁兵,指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

D. 宗庙,指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夏朝时称为世室,秦汉时起称为太庙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凉王吕纂喜欢喝酒、爱好打猎,太常杨颖劝诫他要以国事为重,吕纂虽以谦逊的言辞向他道歉,但仍旧不悔改。

B. 吕超擅自攻击思盘,思盘派弟弟乞珍向吕纂控诉吕超,吕纂便让吕超和思盘都到朝中,吕超为此感到十分害怕。

C. 吕超被吕纂责备后磕头认错,因误以为吕纂要杀了自己,便在宴会上多次劝吕纂喝酒,并趁吕纂醉酒后杀了他。

D. 杨王后命令禁军讨伐吕超,杜尚阻止了禁军动手的行动;魏益多进宫后不顾杨王后的阻拦,取下了吕纂的首级示众。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如处晋民于城郭,劝课农桑以供资储,帅国人以习战射。

卿恃兄弟桓桓,乃敢欺吾,要当斩卿,天下乃定!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上巳临川道中(节选)

陆游

三月三日天气新,临川道中愁杀人

纤纤女手桑叶绿,漠漠客舍桐花春。

平生怕路如怕虎,幽居不省游城府。

鹤躯苦瘦坐长饥,龟息无声惟默数。

【注】乾道三年(1167)春,陆游在隆兴府通判任上,被主和派弹劾免职。二月初,他从南昌出发回家乡山阴。三月初三(即题中上巳),到达临川(今江西抚州)城外,准备去拜访一位名叫李浩的朋友。愁杀人:形容春光美好动人。龟息:谓呼吸调息如龟,不饮不食而能长生。一说,以为龟睡时,气由耳出,因此长生。

14.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句点明时间和地点等,照应了诗歌的标题,为下文的景物描写做了铺垫。

B. 诗人一路走来,春光秀丽,风景动人,但想到国家大事,又涌上许多愁绪。

C. “桑叶”“客舍”“桐花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温暖的氛围,同时也带有淡淡的客愁。

D. 前四句正面描绘上巳日临川道中的情景,后四句转向抒发诗人的主观感受。

15. 后四句诗描绘了诗人怎样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箫声能使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孤舟中的寡妇听了落泪,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对比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愁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盛夏的吐鲁番,太阳炙烤大地。温度计显示,沙面温度接近70℃。行走在2200多亩的吐鲁番沙漠植物园中,并未看到百花竞放、万木葱茏,映入眼帘的是一株株在荒沙地上顽强生长的荒漠植物。

刚来的时候,风沙肆虐,9万亩风蚀流沙地逼得人节节败退。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名誉主任潘伯荣回忆说,1972年,应当地政府邀请,新疆生物土壤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成立了吐鲁番红旗治沙站,拉开了新疆首个植物园建设的序幕。

沙漠里建植物园,难度。素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严重缺水,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6.4毫米,蒸发量却达到3000毫米。这里冬季严寒,夏季酷热,温差极大,能存活的植物少之又少。加上地处主风线,风速高达40/每秒,一场大风过后,植物园的房顶被掀开,11根水泥电线杆被吹断,费九牛二虎之力栽下的种苗也被吹得

但科学家们坚持下来了。他们反复进行育苗、种植试验,引进防风固沙耐旱的植物,建起了超过2000多亩的防护林带,人进沙退变成了现实。近些年,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培育的植物和科研成果更是走出国门,为中亚和非洲国家荒漠化治理提供中国经验。

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8. 文中画横线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夜春雨过后,一支支竹笋,探头探脑地从地里冒出来,好奇地打量着外面的世界

我的家乡大竹县,以竹多竹大而闻名,被誉为川东绿竹之乡。白夹竹、楠竹、斑竹、水竹、慈竹、罗汉竹遍地可见,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全为竹环绕。

每当欣赏家乡的竹林美景时,我都仿佛嗅到了笋香,也总想起苏东坡的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想不俗又不瘦,天天笋烧肉

那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年二三月后,全家就开始吃了上顿愁下顿。为了熬过那段青黄不接的日子,母亲经常带我去竹林中挖竹笋。每次走进竹林,望着鲜嫩的竹笋,我就像猎人见到猎物一般,拼命地刨啊、挖啊,要不了半天,我们就能满载而归。

有了这源源不断的竹笋,母亲每天都变着花样给我们做菜,什么竹笋煮面粉糊、竹笋煮土豆糊、竹笋煮野葛粉糊、竹笋煮野菜糊……再难吃的东西,有了鲜嫩的竹笋,就多了一种清香,还特别扛饿。就是靠着这些见雨就生的野竹笋,乡亲们挨过了那些饥荒年月。母亲将余下的竹笋晾晒成笋干,在没有新笋的季节,笋干也能为餐桌添一道美食。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20. 第二段是几个短句,请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1.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可改为有了竹笋,母亲每天都变着花样给我们做菜,二者语意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劝导人向上向善的思想理念,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兼善天下”“利济苍生等。向上向善的文化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体现了思想向上、行动向前、心中向善的自觉与自省。向上向善作为一种价值目标和价值准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和博大的情怀。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向上向善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 B 2. B 3. C

4. A 5. A

6. 要学会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多探寻背后的科学原理,培养观察、思考的科学品质;科学研究应当由表象到原理,研究要深入、细致,要有严谨的科学精神;要注重科学研究结果的应用开发,使之为人类服务。

7. B

8. 通过春儿对老蒋、田大瞎子、客人等反对抗日力量的批驳,展现了冀中青年的觉醒进步。
通过老温不当汉奸的宣言,以及敢于状告田大瞎子等压迫阶级的觉醒进步。
通过老常帮助老温的动作描写,以及对田大瞎子的反抗,体现了他关心劳动人民同伴、敢于反抗压迫阶级的觉醒进步。
以春儿、老温、老常走在路上,无数男女观望他们的群像描写,暗示了无数集中劳动人民的觉醒。

9. 通过面对日本进攻炮响的不同反应,在对比中表达了对以春儿、老温等为代表的觉醒进步的冀中劳动人民的赞扬。
通过对田大瞎子依仗日本人进攻炮火而耀武扬威的反应,揭露并批判了地主乡绅阶级面对抗日的不作为甚至是助纣为虐的行为。

10. C 11. B 12. D

13. 不如把汉人安置在城郭之中,鼓励他们从事农田、养蚕,来供应我们的给养储备。同时再统领我们本族的人进行战斗射箭的训练。
你依仗你们兄弟勇武,结成一伙,竟敢欺侮到我的头上,我应当杀了你,天下才能安定吧?

参考译文:

晋安帝隆安五年(辛丑,公元401)春季,正月,南凉武威王秃发利鹿孤准备称皇帝,大臣们也都一致劝他进位。只有安国将军鍮勿仑说:我们国家自从祖先到现在,都习惯于披散头发,左边开衣襟,从来没有帽子腰带之类的装饰,只是追逐选择有水、有草的地方不断迁徙居住,没有城郭家室居所的拖累,所以我们能够在沙漠的各部族中称雄,与中原的汉族人相抗衡。现在提高为皇帝的名号,当然是顺应民心的事情,但是,如果设立都城,建筑固定的居住地,那么,就很难灵活地躲避战乱;如果把我们的积蓄全部储存在仓库之中,又容易引起敌人贪心,所以,我看不如把汉人安置在城郭之中,鼓励他们从事农田、养蚕,来供应我们的给养储备。同时再统领我们本族的人进行战斗射箭的训练。一且我们相邻的国家弱小,那么我们就乘机把它吞并;相邻的国家强大,那么我们也可以随时躲避。这才是长久的好策略。况且,帝王的虚名,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秃发利鹿孤说:安国将军所说的太对了。于是改称为河西王,又任命广武公秃发傉檀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凉州牧、录尚书事。

后凉王吕纂生性喜欢喝酒,爱好打猎,太常杨颖劝告他说:陛下顺应上天的意旨,接受了治理国家的重任,所以应当用符合正道的方式恪守自己的使命。现在,我们国家的疆土面积一天比一天缩小,仅仅局限在坎坷不平的两道山岭中间,陛下不小心谨慎地早晚考虑,用什么办法恢复弘扬祖先的事业,反而却沉溺于游玩打猎,不把国家的事情当做一回事,依臣下的愚见,这样是很危险的呀!吕纂非常谦恭地向他道歉,感谢他的提醒,但是却没能改过。番禾太守吕超擅自攻击鲜卑部落的首领思盘,思盘派他的弟弟乞珍向吕纂告状。吕纂命令吕超和思盘都到朝中来。吕超很害怕,到了姑臧之后,私自与殿中监杜尚结成很深的交情。吕纂召见吕超,斥责他说:你依仗你们兄弟勇武,结成一伙,竟敢欺侮到我的头上,我应当杀了你,天下才能安定吧?吕超磕头认错。吕纂本来也就是要恐吓一下他,其实并没有杀他的意思。所以,把吕超、思盘,以及大臣们全部带到内殿,一起赴宴。吕超的哥哥中领军吕隆在宴会上不断地向吕纂劝酒,致使吕纂酩酊大醉,醒眼朦胧地乘坐着人拉着的辇车,带着吕超等人游玩观赏禁宫。到了琨华堂东阁,辇车不能过去,吕纂的亲信将领窦川、骆腾便把佩剑取下,倚靠在墙上,然后把车推过阁去。吕超突然拿起剑刺杀吕纂,吕纂赶紧下车来擒拿吕超,被吕超在胸口刺穿了一个血洞;窦川、骆腾空着手与吕超格斗,也被吕超杀掉。吕纂的皇后杨氏闻讯后赶出,命令禁卫军攻击吕超,但殿中监杜尚却出来阻止他们动手,所以,那些士兵们也都扔下武器,不参加战斗。这时,将军魏益多进宫,把吕纂的脑袋砍了下来,杨皇后说:他人已经死了,尸体跟土和石头那样,再也没有什么知觉了,你怎么忍心又去摧残他的形骸呢?魏益多大骂杨皇后,于是,把吕纂的人头拿出去对外面说:吕纂违背先帝的遗嘱,杀害了太子,自己夺占皇位,并且荒淫、残暴、凶恶。番禾太守吕超顺应人心,把他除掉了,使国家的宗庙社稷得到和平安宁,凡是我国的官民人等,都应该一起庆贺!

14. C

15. 深居简出,厌弃尘俗;

仕途不顺,以至于长期挨饥受饿,身体外形十分清瘦;

重视内养,没事的时候就会静静地坐在椅子上进行调息。

16. . 舞幽壑之潜蛟 . 泣孤舟之嫠妇 . 故不积跬步 . 无以至千里 . 雕栏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17. . 寸草不生 . 可想而知 . 无影无踪

18. 他们引进防风固沙耐旱的植物,反复进行育苗、种植试验,建起了2000多亩的防护林带,让人进沙退变成了现实。

19. 拟人。探头探脑”“好奇”“打量等词语赋予竹笋以人的形态,显得生动形象,鲜活可爱。这样写不仅展现了雨后竹笋纷纷破土而出的场景,也表现了作者对竹笋的喜爱之情。

20. 家家户户皆被遍地可见的白夹竹、楠竹、斑竹、水竹、慈竹、罗汉竹所环绕的我的家乡大竹县是以竹多竹大而闻名的川东绿竹之乡

21. 原句中源源不断修饰竹笋,表现了竹笋之多,上承前文要不了半天,我们就能满载而归,下接后文母亲将余下的竹笋晾晒成笋干,使文章内容更为连贯完整。原句中列举了一系列用竹笋做的菜,使母亲变着花样做菜富有画面感,而且土豆糊”“野菜糊等也表明那个年代确实物资匮乏,更体现出竹笋的可贵。

22.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或长按识别ErWeiMa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分隔线----------------------------
相关学习资源
热门资讯
看了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