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成长,做有生命力的教育
江苏省卓越教师创新培育计划(2021)初中数学第八期研修活动
(第一天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沉浸式研学简报)
六朝古都南京,千古龙蟠并虎踞。2023年2月22日,省卓越教师创新培育计划(2021)初中数学全体学员为早日实现卓越共同梦想,努力克服工学矛盾,在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开展沉浸式研学。
图1 盐城市教师发展学院马群仁院长亲临现场指导
图2 王成刚导师与全体学员在学校门口合影
图3 导师刘绿芹博士、韩俊元校长在听课
上午第一节课项目组全体成员观摩了陶君博老师执教的七年级研究课《三线八角再认识》。陶老师从“三线八角”的基本图形出发,横向迁移研究不同类型的“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纵向深入研究不同条件(平分-等分-不等分的一般情况)下的可能结论,由此生成不同的基本图形,引导学生分析图形中蕴含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在陶老师的精心设计与悉心引导下,南师附中树人学校的同学们也表现的非常优秀,他们能主动到讲台上析题、讲题,能清晰的分析出题目的关键信息,能有条理的进行表达,能规范的完成推理书写,还能对同学的解题过程进行辨析评价,给我们听课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图4 陶老师与孩子在讲台前自然互动
图5 陶老师的板书设计
第二节课是聂雨薇老师(师从范良火教授)给大家带来的精彩展示课《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聂老师教态自然,语言精炼,富有感染力。聂老师首先抛出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制图(表)的必要性;再展示不同学生的分组图示,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慢慢在碰撞中总结出画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和方法;最后,让学生结合实际,提出合理建议。整节课学生充分经历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描述数据—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统计全过程,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过度自然,得到听课老师们一致赞赏。
图6 聂老师倾听学生的想法
第三节课,刘春桃老师执教《12.1二次根式》观摩课,本节课立足学生已有算术平方根的经验,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二次根式的性质,类比整式和分式的学习过程整体建构本章节学习内容。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分组合作,大胆质疑主动生成,建构知识网络和学习方法。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了理性思维,体现了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图7 刘老师倾听孩子的想法
图8 刘老师的板书设计
下午,南师附中树人学校数学教研组长给我们展示了一次冲击观念的技术培训《教学中的极简技术》。本次培训从以下三个角度“编辑文档”,“辅助教学”“高效工作”有序开展,层层递进,既为我们解决了平时的技术难题和痛点,又让我们对数学课堂技术的使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图9 刘组长开设讲座
图10 讲座框架
特别是编辑文档板块,给我们呈现了方便快捷的高大上技术。在公式录入的介绍中一步步展示了全手动(直接创建公式域、复制粘贴已有公式域)、半自动(公式域+自动图文集)、几乎全自动(数学工具),这很全面。紧接着又给我们介绍最简单、最傻瓜、不需要深度理解的数学工具软件,图形录入也给我们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画图软件。
图11 讲座具有实用性、创新性、前瞻性
最后给我们展示了很多新奇的软件,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活,让数学课堂自然的喜欢,对数学能力自然的形成。
本次培训我们的收获很大,正如我们很多学员说的:“掌握这样的技术,我们的课堂学生怎么能不喜欢呢?
学员心得选摘
章薇薇:从这些课中,可以体会到南京的课堂正朝着“真课堂”、“新课堂”、“素养课堂”的目标,不断大踏步前进着。反思:作为卓越教师培训计划中的一员,我迄今为止最得意的课是哪一节?我的课堂主张又是什么?将来我的课堂又将去往哪里?
胡永强:教师能够有意识地精心设计结构化的板书,重点部分用彩色粉笔标注,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体验。这样的板书在课堂结束的时候能够帮助学生回顾与小结本课所学内容的思路并建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由于我们参加的是江苏省卓越教师培育班,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卓越上下功夫,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数学及数学教育有着自己的认知、思考,有自己的主张和风格,这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修炼。
孙翠薇:人文荟萃,六朝古都——南京,再熟悉不过的城市,数次开会培训、游玩访友在南京驻足。但是走进南京的学校,开启一周的深度研修之旅是第一次,犹如在慢镜头下深入的体会每一个场景,因深度而深刻,念念不忘。乍暖还寒的时节研修,跟着春天的步伐苏醒、成长,霏霏细雨增添了研修的诗意,而雨过天青云破处,犹如我们研修班每位学员的心境,守住初心,克服困难,学习成长,对数学教学的理解更加明澈,教学工作中的底色将如这“青”愈加明净纯粹。

文字:张伟、夏鸣、陈磊、刘闯、赵友忠、孙翠薇、章薇薇、胡永强
图片:张伟、夏鸣、陈磊、刘闯、赵友忠
编辑:陈冠军
审核:王成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