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高中大都会先组织一次假期后的“摸底考试”,高三毕业生这学期更会有大大小小的模拟考试。老师们除了批阅试卷外,重要的就是对试题进行评析。这是学校考查老师教学水平、教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很多老师的发愁点。
其实,高考真题是老师最佳的研究对象,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就是高考背后的核心理论。老师们可以钻研近3年高考真题是如何体现“高考评价体系”相关内容的,这样就为自己的教学、教研找到一个突破点。结合高考评价体系解读的三线主张——“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境载体串联线”,形成对试题系统分析的思维之后,应对各类试题都会更加得心应手。
高考命题中对立德树人的考查,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为核心价值观,具体体现为3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是对九大学科的共性要求。
-详细指标阐释见《高考评价体系解读》第6页-
而近三年高考试题主要体现在:
总结近3年高考真题,会发现9大学科对关键能力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的考查,不论是文科试题还是理科试题。如果缺乏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那么将越来越难以应对未来的高考。
例子:2022年高考物理试题通过呈现物理过程中关键物理量的信息(如物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发生弹性碰撞的速度-时间图像),考查学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文科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与论证、论据识别与使用的思维能力,理科学科逻辑推理和论证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要求学生从一般原理或规律出发,运用数学的演算或逻辑的整形得出特殊事实应遵从的规律。
在数、理、化、生这些理科学科中更为突出,主要以各种情境模拟的科学实验与科学场景,把科学研究活动中的重要步骤、核心环节、主要参数,以图文、数据形式展开问题设置,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高考试题中,批判性思维的考查形式表现为:独立提出问题、评估证据与理由、揭示隐含前提、开放与竞争性结论、构造替代论证、阐释或评估可能的后果等。创新思维是要求学生运用开放性、批判性和发散性思维,提出新问题、创建新设想、发现新方法、得出新观点。
各学科命题中体现的关键能力不一样,关于具体体现可参阅《高考评价体系解读》中9大学科命题解读部分。
对于第1类情境,老师们平时可以用思维导图对接触的试题进行记录,便于填充、熟悉内容。
涉及其他三类情境时,老师们可以参照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对整份试卷的考查情境进行细致分析,在此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判断。
-以2022年部分试题为例,具体可见《2023高考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