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五:顾诵芬
【事迹】:
1930年,顾诵芬出生在江苏。儿时的他曾目睹日本飞机轰炸,立志投身航空事业报国。报考大学时,他填写的所有专业都是航空系;
学成之后,他主持研制歼8系列战斗机,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
#歼8首飞前夜总设计师压力大到惊醒,为解决飞机抖振问题,他瞒着家人3次上天观察飞机航空报国70年,他让中国人的脊梁挺得更直!致敬!
【颁奖辞】:
冲天鹏翅阔
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
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素材分解运用】:
1、顾诵芬出生于江苏苏州的书香世家,5岁那年,父亲应邀到燕京大学任职,顾诵芬全家迁居北京。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7月28日日本飞机编队轰炸中国兵营。7岁的顾诵芬第一次看到了飞机。
顾诵芬::“那天早上把我给炸醒了,我就赶紧出去看,日本飞机排得很整齐往西边去。”
第二次看到飞机,是七、八年后。已经搬到上海生活的顾诵芬目睹日本兵营被美国飞机轰炸。
顾诵芬:“二战美国人之所以占优势,就是他们的空军厉害,所以航空非常重要。
没有航空的话,你将来还得受人欺负,“一定要搞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飞机”的梦想像种子一样埋在了他的心底。”
高中毕业后,顾诵芬分别报考了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志愿都是航空系,三所学校都录取了他。最后,他选择了上海交大。
【素材适用主题】:理想追求、热爱祖国、苦难与成才、执着追求
2、大学毕业时,抗美援朝开始,华东地区航空系的毕业生全部被调到北京工作。在与母亲的离愁中,顾诵芬告别了上海。
顾诵芬:“是有纠结,但是我更想的还是,正好国家在建航空,我应该在航空的岗位上工作。”
【素材适用主题】:祖国至上、选择
3、1967年,顾诵芬参与歼-8战斗机的研制工作。
歼-8战斗机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款双发高空高速歼击机,黄志千是总设计师,顾诵芬担任副总设计师,负责气动方面的科研设计。
后黄志千在执行出国任务时因飞机失事遇难。顾诵芬与其他几名骨干临危受命,组成技术办公室接过了总设计师的重担。
顾诵芬:“压力很大,所以歼-8上天的前一天的晚上我做了好多噩梦,惊醒了,把旁边睡的人都吓着了。
”
1969年7月5日,歼-8完成首飞,安全降落。
顾诵芬:“我们的航空新飞机设计事业总算有了成就了,这是最大的乐趣。”
【素材适用主题】:祖国至上、过程结果、付出回报、责任担当
4、虽然首飞成功,但在跨音速飞行试验中,出现了因气流分离导致的抖振问题,抖振问题直接影响飞行速度,甚至会导致飞机解体。
在多次地面试验无果后,顾诵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上天,亲自观察抖振原因。
这张照片记录下了当时的瞬间,从来没有接受过飞行训练的顾诵芬登上一架歼教-6教练机,使用望远镜观察前方歼-8尾翼的气流分离情况。
经过三次上天观察,顾诵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后期的技术研发和改进,成功解决了歼-8跨音速飞行时的抖振问题。
从决定冒险亲自坐上飞机上天观测,到顺利结束最后一次飞行,顾诵芬始终没把这件事告诉家里人。
【素材适用主题】:科学精神、实证精神、实践出真知、奉献、挑战困难
【优美文段】:
1、仰望璀璨的科学星空,最亮的“星”给我们最多感动。
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翻开他们的事迹,科技创新路上,镌刻着浓浓的爱国情怀。
不只是他们,此次获奖的包信和院士团队、赵东元院士团队、一大批科技工作者,都是爱国者的典范。
拳拳爱国心、追梦赤子情,引领科技创新征途,孕育出累累硕果。这些科技硕果中,许多都来自基础研究领域。
面对科研“无人区”,基础研究更需要科技工作者“十年磨一剑”“甘坐冷板凳”。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只要方向对,就不怕路途遥远;只要坚持,再冷的板凳也能焐热。
【素材适用主题】:热爱祖国、创新意识、仰慕英雄、理想追求、顽强拼搏、淡泊名利、责任担当、勇敢无畏、坚持
2、“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顾诵芬一生立志让中国人自己拥有“有底气、能争气”的飞机;
在国家需要核能时,王大中毅然选择了核反应堆专业,永不放弃,攀登高峰。从青葱年少到意气风发,他们认定一个目标就勇往直前,心无旁骛坚持干好一件事。
如果没有对祖国的炽爱,没有对科研的痴情,就难以做到几十年如一日的无私忘我、无怨无悔。
【素材适用主题】:热爱祖国、创新意识、仰慕英雄、立志奋斗、专注、执着追求、坚持
3、一部科学史,其实也是一部科学家的精神史。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第一要义。
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
正如王大中院士所说,“科技创新是我们最主要的爱国方式”,面对建设科技强国的迫切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踏踏实实、潜心研究。
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老一辈满头华发,新生代逐渐成长,唯一不变的是初心与传承——砥砺“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的勇毅担当,目光所及之处,意志所在,使命必达。
【素材适用主题】:热爱祖国、创新意识、理想追求、奋斗拼搏、小我和大我、不忘初心、责任担当
4、“一定要搞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飞机!”一个是蓝天寄深情,为国铸“战鹰”;“用我们的双手开创祖国原子能事业的春天。”
一个是见险峰而越,固强国之基,他们身上,有着浓得化不开的爱国之情。
科技创新,是一项艰苦寂寞的事业、一项牺牲奉献的事业、一项淡泊名利的事业。林俊德,为了祖国的核试验,52年扎根大漠;
陈能宽,为了祖国的“两弹一星”,25年隐姓埋名;黄旭华,为了祖国的核潜艇,30年隐居大洋荒岛……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
这个精神,首要的就是爱国精神。
【素材适用主题】:热爱祖国、祖国至上、创新意识、艰苦奋斗、小我和大我、不忘初心、责任担当、淡泊名利、牺牲奉献
5、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创造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在“卡脖子”技术上实现新突破,比过去更难。
这就愈发需要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弘扬爱国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以强国事业为己任;
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努力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
【素材适用主题】:热爱祖国、创新意识、自立自强、脚踏实地、坚持、责任担当、理想追求
6、持续前进,厚积薄发,水滴十年石终穿。书写人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飞机设计大师顾诵芬坚定科学理想,朝夕不倦,经历数十年耕耘,致力于飞机设计领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以非凡的成就书写了壮丽的人生。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对他最好的奖赏。而在顾诵芬等科学前辈的引领下,中国的科学事业会在年轻一代手中更加辉煌。
【素材适用主题】:坚持不懈、厚积薄发、理想追求、克服困难、仰慕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