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英语(新高考全国I卷)试题评析与2023年备考建议

发布于:2022/6/23 1:54:17   所属分类:高考备战学习资料库

收录于话题

#英语#高考#研究

2022高考英语(新高考全国I卷)试题评析与2023年备考建议

王志勇 赵倩 谭燕宾 汪帮启 张思萌 伍向俊

一、总体评价

2022年高考英语(新高考全国I卷)从难度到题型设置上都维持了2020年与2021年高考命题的“稳定性”,命题仍然依据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总体要求,选材覆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整套试卷取材丰富、体裁多样,内容针对英语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做了精心设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厚的教育性。试卷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为目标,高度融合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对引导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和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发挥了重要的“指挥棒”作用。

二、模块分析

(一)听力部分

基于多元语境,提升听力素养

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听力试题数据统计

文本
序号

话题及语境

材料形式

对话轮次

原文词数

题量

题号

考点

提问词

T1

找车位
(人与社会)

简短对话

1

37

1

1

具体信息

what

T2

赶飞机
(人与社会)

简短对话

1

36

1

2

推理判断

where

T3

感谢信
(人与社会)

简短对话

2

45

1

3

具体信息

what

T4

开馆时间
(人与社会)

简短对话

2

32

1

4

具体信息

why

T5

寻找酒店健身房
(人与社会)

简短对话

2

42

1

5

具体信息

what

T6

参观历史博物馆计划(人与社会)

中长对话

2.5

73

2

6

具体信息

why

7

推理判断

when

T7

孩子的生日礼物(人与社会)

中长对话

4

149

3

8

主旨要义

what

9

推理判断

who

10

具体信息

how much

T8

陪护狗去学校

(人与自然

中长对话

4

138

3

11

具体信息

why

12

具体信息

what

13

具体信息

what

T9

采访演员
(人与自我)

中长对话

4.5

187

4

14

推理判断

what

15

具体信息

why

16

具体信息

what

17

推理判断

what

T10

健康专家演讲

(人与自我)

独白

\

165

3

18

具体信息

who

19

具体信息

where

20

具体信息

what

(表一)

近三年设题类型与题数比较

年份

理解主旨要义

获取事实信息

推理判断

观点态度

2022

1

14

5

0

2021

1

15

4

0

2020(B)

0

12

8

0

(表二)

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听力试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大主题语境选材,话题丰富多样,场景设置以生活和学习场景为主,贴近高中生的生活并符合其认知规律。在语境设置方面,与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相比,增加了更多人与社会的情景设置。从第二节开始,每段材料的设题数与2021年保持稳定,设题数分别为2、3、3、4、3。疑问词的设问分布相对均衡,what设置10题,why设置4题,wherewho分别设置2题,how muchwhen分别设置1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全套试题没有how的设问。本套试题沿用了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的美音主播,录音原材料总词数比去年少(2021年约为970词,2022年约为890词),语速比去年略慢。主播吐词清晰,语言地道,语境真实。词汇难度和去年基本持平,考查了同义转述、词汇活用、词性转换、熟词生义及少量不常见词汇(如:off-street parking,post-production,well-rounded)。

从表二可见,在设题方面仍然以理解具体信息为主(14题),其次是推理判断题(5题,比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略有增多),再次是主旨大意题(1题)。近两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听力试题里均未出现观点态度题。

总体而言,本套听力试题与前两年相比,从语境设置到材料选取及考点分布等多方面沿袭了前两年的命题趋势,并基于新高考背景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主题语境,以对话和独白的形式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及推理判断的综合能力。

(二)阅读理解

对比分析2021年新高考全国卷和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阅读理解可以发现,阅读语篇体裁广泛,题材多样,但以说明文为主,同时应用文也是必考体裁,语篇内容丰富、新颖。

1、贴近学生生活,社会民生

A篇是应用文,主要介绍了某大学文学课程评分规则,选材符合高中生的成长阶段,对其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B篇是论述文,聚焦“节约粮食,拒绝浪费”,通过这一话题阅读使考生人类生存危机,养成节约粮食的生活习惯。

2、探索人类文明,引导健康生活

C篇是说明文,讲述伦敦的一家疗养院让老年人照顾母鸡排解孤独的故事,引导考生关爱老人、民生。D篇是说明文,介绍人类语音的发展与人类生理变化、文化进步及农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考生进行文化浸润,激发考生探索人类文明的热情。

考查题型

全国新高考I卷

2022

2021

细节理解

8

6

推理判断

5

6

主旨大意

1

2

词义猜测

1

1

1 2021年-2022年阅读理解题型分布一览表

从上表清晰地看出,近两年考查的题型以细节理解和推理判断为主,以主旨大意和词义猜测为辅,突出了“阅读是基础,理解才是宗旨”的阅读教学理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主旨大意和词义猜测设置题数量最少,但对考生而言,这可是最难的题目,它要求考生具有很强的阅读功底和深层理解能力及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

类别

年份

体裁

主题

设空位置

段首

段中

段末

全国新高考

2022

说明文

寻找健身搭档的注意事项

0

4

1

2021

说明文

居住巴黎的

感受

1

4

0

2 2021年-2022年阅读理解七选五体裁、主题、设空位置一览表

七选五阅读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寻找运动伙伴时要注意的事项。语篇围绕“人与社会”的主题语境,通过阅读文本材料了解寻找适合自己的运动伙伴的方法,激发考生的运动热情并培养健康意识,促进考生养成健康运动的习惯。

(三)完形填空

1、破解语篇“密码”,凸显育人价值

新高考全国完形填空选取富有教育意义题材,要求学生运用基本性习得的语言知识去阅读和分析一个信息缺失的文本,并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意义尽显其育人价值。2022年新高考全国完形填空紧扣考纲,考查学生语篇文意重建能力以及在语篇中准确运用必备语言知识的能力文本材料基于人与自然”的主题语境,讲述作者与家人到自然中野营的经历,旨在构建人与自然共处的和谐氛围,激发考生对自然的热爱同时强调与家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引导考生通过语篇阅读理解承载的语言教学价值和育人价值,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认知发展以及构建和谐自然与家庭有着重大意义。

2、遵循命题规律,直击核心考点

由下图可见,2022年新高考全国完形填空延续了2021年新高考全国卷的命题趋势,其题数和赋分与2021年新高考全国完全相同,保持了高考命题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试题阅读量与难度和往年基本持平因此,解读2022年新高考全国完形填空题有助于2023年高考生乃至高一高二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解题能力。

试卷

体裁

题材

题量

文章长度

难度分析

2021新高考

全国

记叙文

暑期劳动的价值

15

267

2022新高考

全国

记叙文

家庭出游

15

241

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与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考点分布对比一览表

题号

2021

答案

2022

答案

41

动词

made

名词

memories

42

名词

stories

动词

camped

43

形容词

temporary

形容词

worried

44

名词

plan

形容词

uncomfortable

45

名词

wage

介词短语

instead of

46

动词

worked

动词

worked

47

名词

permission

动词短语

headed off

48

名词

roles

动词

interrupted

49

动词短语

remove from

名词

wind

50

形容词比较级

harder

动词

start

51

动词短语

move on

名词

luck

52

动词

expected

副词

helpless

53

动词

smiled

形容词

safe

54

动词

delivering

名词

excitement

55

动词

appreciate

名词

adventure

对比分析发现动词(2021年动词8题 ,2022年动词5题)与名词(2021年名词5题,2022年名词5题)考点占比最大,其后依次为形容词、副词等。考点紧扣考纲,覆盖面广,难易比例分布合理。

从语言层面来看,完形填空对于词汇的考查要求比较基础,全部来源于教材,主要是考学生关于词汇的基本性习得知识。

从语篇层面来看,完形填空注重考查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42题camped来源于后文的线索,由整个语篇内容决定要求考生具备理清语篇结构和逻辑关系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前后兼顾,整合思维;又如44uncomfortable一词考查考生在语境中运用语言知识分析语篇和推断信息的能力需要教师日常教学注重考生的语境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语法填空

立足语言运用,增强环保意识,倡导人与动物和谐共生

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法填空材料介绍了中国政府将建造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规划。围绕人与自然的主题语境,引导人们自然和生态,积极探索人类保护自然的有效方法,寻找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之道。语篇设计贯彻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新课程理念,促进考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进一步彰显素养立意的命题思想,凸显了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核心价值观。以语篇为载体考查语言知识和技能,体现了以语言交际运用为导向的 “形式+意义+应用”三维立体语法观。

通过近三年的试题对比(如下图),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法填空考查了考纲所要求的基础语法知识和语言知识,知识覆盖面广,但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法填空中无提示词填空比前两年多一题,这是一个明显的变化,体现了“稳重求变”的命题趋势。

设空形式

考查内容

2020

2021

2022

无提示词

冠词

0

1

1

介词

1

0

1

连词

2

2

2

有提示词

名词

1

1

1

形容词

0

3

0

副词

1

1

1

代词

1

1

0

非谓语动词

1

0

2

谓语动词

3

1

2

总体来看,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的语法填空选取了一段长度为223词的文本材料,考点分布比较均匀,难度适中,主要考查考生对语篇理解能力和语言结构的分析能力,引导高中英语教学聚焦必备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书面表达

1、创设真实情景,锚定素养立意

2021年高考全国Ⅰ卷应用文是给创刊十周年的校英文报Youth投稿,内容涉及读报的经历、喜爱的栏目及期望和祝福三个方面。2022年是邀请外教Caroline做客英语节目Talk and Talk 作访谈,要求考生从节目介绍、访谈时间和话题等方面进行介绍,从写作形式上稍有变化,体现了“稳中求变”的命题趋势。近两年来高考命题者都从创设真实语言情景入手,多角度多层面地考考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2022年高考应用文写作让考生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在语境中灵活地运用,从而实现对“语言能力”的考查;通过对外籍教师访谈,考查考生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引导考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针眼里面看世界”,一篇百字短信足可折射出考生的“文化品格”;题目要求只给出了写作的基本框架,至于具体写哪些内容则没有规定,这给考生留下了巨大的自我发挥的空间,考生在写作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化思维,这就实现了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考查;与目标语言的外籍教师交流本身就拓展了语言学习的渠道,整合了语言学习资源,进而实现对“学习能力”的考查。

2情感态度,聚焦创新思维

2021年高考全国Ⅰ卷读后续写讲述了一对双胞胎在母亲节为母亲准备惊喜早餐的故事。2022年高考全国Ⅰ卷读后续写讲述了一个身残志坚的孩子参加森林长跑的故事。材料所涉及的主题语境人与自我,话题选材折射出试题的育人导向,通过材料的阅读与写作让青少年懂得:毅力不是一次长跑,而是由一次接一次的无数次的短跑组成,坚持就是胜利。读后续写是一道对考生能力要求很高的题型,不但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是从纵深的角度考查考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其中的思维品质它不仅要求考生通过阅读获取关键信息和把握文体特色,而且还要求考生在准确把控语篇结构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合乎情理地接续写作所写段落要具有内容的丰富性、行文的逻辑性、结构的连贯性、语言的生动性和流畅性。最近两年的读后续写材料都考生对生活中的人和事的情感态度,这是新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学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考生要写出一篇好的读后续写短文,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其中创新思维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

三、2023年备考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特提出以下2023年高考备考建议:

(一)突出词汇运用,巩固基础语法

1. 熟练掌握高考必备词汇,适度拓展课外阅读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的硬实力。以课本为依托,精准落实考纲内基础词汇与短语。

2. 熟练掌握课标规定的基础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尤其要掌握常见词类用法、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动词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等基础性语法,提高读写句子的能力

(二)培养语言能力, 激活素养潜能

1. 广泛选题,多样训练。精选多元语境材料,注重语言输入,拓宽语言摄入渠道。

2. 提升遣词造句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训练英语语言思维培养思维品质

(三)狠抓语篇训练,扩大语言输出

1掌握阅读策略,提升阅读率。

2把握文章传递的内涵信息,深谙文章蕴含的育人导向。

3注重词句积累,重视写作过程,学会合理创设情节和构思文章结构,提升语言写作能力。


作者系湖北省来凤县第一中学高三英语教研团队



------分隔线----------------------------
相关学习资源
2023高考备考:全真模拟试卷推荐

2023高考备考:全真模拟试卷推荐

资源简介:【试题库】
热门资讯
看了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