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 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下驿:即白下驿。亦如下句“昌亭”为“南昌亭”之省称。
穷交:患难之交。“穷”为穷途末路之穷。《汉书·游侠传序》:“赵相虞卿弃国捐君,以周穷交魏齐之厄。”这是说魏齐得罪了秦国权臣范雎,逃到赵国,赵国国相虞卿与他一起逃亡至魏国信陵君处。信陵君门客侯嬴说:“夫魏齐穷困过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禄之尊,解相印,捐万户侯而间行。”(《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昌亭旅食:用韩信早年向人蹭吃蹭喝并遭嫌弃的典故。《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两句是说自己处于困厄之中,答谢对方对自己的款待。
王勃因杀官奴而获罪,连累其父被贬为交趾县令。王勃出狱后,放弃做官,上元二年(675年)的秋天,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去交趾见其父(即《滕王阁序》:“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曾路过江宁。或于此时见到唐少府。
两句是说自己与唐少府交往时间不长,但志同道合,性情相投,心心相印,难舍难分。
两句是说时间已晚,分别在即,唐少府踏上归途,就与自己相隔万里。
不过,如唐少府此行为还乡,王勃不提及“隔风烟”之不祥情景。或许此句为王勃自叹不得还乡,如《滕王阁序》之“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两句是说离别后两人相距之远。因为刻意用“长安”的典故,也寄寓了王勃远离帝都、功名事业不遂的失落。《滕王阁序》“望长安于日下”与此同意。所以他与唐少府间的距离,可能不止是地理上的,也是社会阶层上的,或者说发展方向上的。
如此看来,第15题问要求分析“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似乎无从回答。因为此诗落脚仍在离愁,并未排遣。
为学生立心,
为教师立命,
为语文继绝学,
为教育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