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高考语文看小学语文怎么学?值得静下心来细细品读~

发布于:2022/6/11 10:36:20   所属分类:高考备战学习资料库


6月7日上午,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科目开考。今年的语文高考卷,无一不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考衔接,有效服务“双减”,切实引导教学。

“2022年高考是‘双减’政策发布之后的首次高考,命题在教考衔接上精耕细作, 充分释放服务‘双减’改革的鲜明信号。”相关命题专家表示,今年高考语文试题强调深化基础,严格依据课标,着意关联教材,创新试题形式;引导教学依据课标授课、提升课堂质量,引导学生减少“机械刷题”、“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提高能力素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语文高考让很多孩子直呼“伤不起”,也让小学初中的家长捏了一把汗,深深焦虑了一把!

确实,高考是我们家长、孩子、老师的学和教的方向标,是指挥棒。新高考下,小学阶段的我们,该如何去做更充足的准备呢?

今天我们就围绕着两个方面来探讨下小学语文的学习:一是高考语文趋势;二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和家长们要注意哪些方面。

1

高考语文趋势


国家整体教育正在从知识核心时代过渡到核心素养时代,孩子们要培养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国家“深化考试命题改革”的最新要求显示,新高考不再制定考试大纲,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命题,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

图片来源小红书插画师ID:志志超

语文究竟学什么?语文学的是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这是本质、是核心,是底层逻辑。什么叫“底层逻辑”?是指从事物的底层、本质出发,寻找解决问题路径的思维方法。底层逻辑越坚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就是当我们能形成这种能力之后,任何一个学科我们都有能力把它学好。

1、试卷阅读量急剧增大,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阅读量,越来越注重阅读速度。

五年前,高考语文试卷面大概是7000字左右,现在已经到8000-10000字。这两年高考语文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比往年增加了5%~8%。语文卷面难度,基本上是5年一个梯度。您可以看看自己当年的语文高考题,有些内容的难度甚至不如现在的中考题。

阅读能力是中高考语文的关键能力,这一点毫无疑问,实际上可以用四个字来阐释,即“又快又好”。随着中高考阅读文本来源的海量化,难度进一步增加,很多文本根本无法做到即看即懂,需要反复思量才能正确理解。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地理解文本才叫出色的阅读能力。

图片来源小红书插画师ID

2、阅读理解文章类型极大拓展,阅读面极大拓展,哲学、历史、科技、经济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

信息时代,高考语文阅读文本取材范围在信息时代将会大到无边无际,在宇宙量级的信息流中,任何人试图去押中题目的可能性几近于零;其次,既然取材是万变的,那么只有提高阅读能力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考语文阅读题的选文范围,将会超出高中教材和一般高中生的认知范围。难度、深度、广度,全面向学术级、经典级看齐,这就是选拔性考试的残酷之处。

图片来源小红书插画师ID

3、信息处理和思辨能力的考查,“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是新一轮高考内容改革的重点,高考语文命题正是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由注重精读转向强调精读、泛读等各种阅读策略的灵活运用,由注重文本内容理解接受能力转向侧重对文本传递的各类信息的审视阐释能力。如下文的“概念干扰”类型,就是要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能否在短时间筛选信息。


短短几行字,就出现了多巴胺、内啡肽、辣椒素这些复杂概念,四个选项也有意进行概念干扰。这种题目就是考思维能力,要考生能够尽快排除干扰信息,抓住核心信息。阅读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在中高考中很占优势,不仅要能够理解各个知识点的原理,还要在各种情景下找出考点。

图片来源小红书插画师ID


4、文言文考试变化最大。现在古诗文在新教材里面变化最大,小学古诗文占比到30%,但是真正考的没那么多;初中占40%,实打实的考。高中占50%,考试实际上超过了50%。

比如北京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本为《秦废封建》,取材于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东坡志林》,文段论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等问题,共设5道小题。选段为议论性文字,相较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阅读难度稍高。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对上下文内容及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选段意在引导学生反思历史,汲取古人的思想精华,这对于学生领略古人智慧、批判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2

小学阶段,家长怎么抓语文?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黄金期和关键期。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也说明了小学阶段的重要性和可塑性。“双减”下,家长要更加清晰“双减”不是单纯地减去作业量,不是单纯地减去学习内容,而是要结合孩子的特点合理安排,从而全面发展孩子的同时又考虑到孩子的个性。那么,“双减”后,我们要如何合理安排。特别是小学中高段及初中前半期,一定要抓紧抓实。



语文方面,我们首先要了解:新课标里强调的语文的奠基作用是什么。
①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②为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③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所以我们小学阶段的我们要做好以下事情:

一个核心任务:做好学习规划。

长计划、短安排一起进行!总量恒定、适量调节!
长计划,比如这一年要前进几名、要背过多少文言文、考一个什么样的初高中。就是长远的、宏观的计划,你知道要冲什么方向努力,这是大方向。打个比方,你在森林里长途跋涉,始终有个太阳在上方引导着你,你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长计划,就是这个“太阳”。
短计划,就是为了实现长计划,每月、每周、每天要做的事情。要列月计划和周计划,甚至更详细。比如复习计划、周末计划。然后把计划贴在书桌前,每完成一项,划掉一项。

图片来源小红书插画师ID

一个关键目标:夯实基础。

这里所说的基础,不仅包括知识基础,还包括习惯基础思维基础。学习是一个系统整体,要通过输入、管理、思考、输出,不断完善这个整体,始终清楚知道自己此刻在哪里,要去哪里,如何更快更好地到达。一轮一轮学,一层一层加深。打牢基础、循序渐进,最终收获的不仅是知识点,还是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在小学的每一个阶段稳扎稳打稳步前行,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越,才能够为初高中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还有2个要点需要注意:
第一,关键藏在“多迈进一步”。
众所周知,语文阅读题或主观题,面对所有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答。所以小学阶段的孩子们,面对所有测评,七八十分是妥妥的,但想要超出大多数人,哪怕是多几分就足以显功夫了,越到高年级,越是如此!

那么这些关键的几分究竟藏在哪里?举个例子,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利波特,没错,语文阅读相关的作品赏析、作者情感等分析类题型,每一位孩子都有话可说,关键就在于谁的逻辑更清晰,谁的思维更具有独特性。说到底就是:读得通透否,想得清晰否,答得完整否。大部分人只能想出其中一部分,很多人觉得“基本差不多”了,这就是为什么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卡在了这个“差不多”上。关键藏在“多迈进一步”里,凡事多想一点,别小看“多迈进一步”,这一小步足以显功夫。

第二,关键藏在“落实细节”。
很多人看很多书,觉得很多话的说法很相似,都是换汤不换药、很熟悉的语言风格,甚至仿佛觉得自己能张口就来。可是,真当提笔时,却是无从下手。学习语文虽然需要活用,但是活用的前提是你把握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面对基础时,落实细节就是关键!比如说:基本的默写。古诗词的默写光“面熟”这个层面远远不行,一定是要从细节上落实、落实、再落实。别小看细节落实,这一连串精致的小细节,就足以让孩子们一决高低。

图片来源小红书插画师ID


重中之重:阅读能力

语文学习归根结底是一种阅读的学习,语文能力的高低取决于阅读能力的高低。

孩子在三四年级的时候是学习成绩容易分化、容易滑坡的阶段。为什么会分化呢?除了课程的难度加大以外,很多的时候是因为阅读能力没有跟上。“通过阅读学习”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掌握了阅读这个工具以后,就需要通过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各种类型的阅读来丰富知识,塑造思维体系,开拓眼界视野,丰富人生阅历。精读和泛读二八开。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孩子,建议先从精读入手,不做精读是不行的!学习如何提取信息、如何逻辑推理、如何审美体验、如何归纳分析......

语文不像数学,数学是只要掌握了、学会了具体的知识点就问题不大。语文,除了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审美鉴赏、情感共鸣、理解分析,这个不是靠知识点就能解决的。


小学阶段怎么做,才能为初中打下基础呢?

1.阅读意识
小学阶段,特别是在1-3年级的时候,每天都有2-3个小时的阅读时间。真正喜欢阅读的孩子,是不需要特别时间特定地点去阅读的,只要有机会,随时随地拿起书来就能读(就像我们随时看手机一样,计算过吗?一天看手机的零星时间加起来有多长?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就看学龄前,我们家长是如何陪伴和引导孩子的阅读——阅读习惯很关键!在培养阅读意识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下如何处理精读和泛读。小学阶段精读泛读二八开。(精读需要引导和训练,下文第2点)泛读也可以做主题阅读、比较阅读,如果不知道怎么选择主题,可以参照语文课本上的单元主题和阅读要求,拓展课外泛读。

2.阅读训练
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阅读理解”,是短篇精读。特别是到了6年级上初中之前,一是要有阅读理解技巧、方法的积累。小学阶段,可以每周做2-3篇,也可以寒暑假集中进行阅读理解训练。二是要多积累文章素材,多读多看。
短篇精读,我叫它实操;长篇精读,我叫它实训,两者结合,语文学习就综合起来了,字词都能顺便提高,因为读的细致,没有放过环境、对话、心理、文化点,所以收获的写作能力也很大,长短的精读不冲突,是相辅相成的。(附上小学必读经典书目单)



语文,不仅是高考中的重要学科,更是格局、情怀、意志、素质。语文学习是集思维、文化、价值观、人生观为一体的学习过程,是情商教育的过程,它奠定了一个人的思想基础和综合素质。由此也可以看出语文更是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最重要的工具,是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载体。

小朋友们,从小开始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会给以后往上年级学习累积非常好基础。一起好好学习,快乐成长!

文章来源:思考乐乐爱国学素养中心团队(谢雨殷老师)


------分隔线----------------------------
相关学习资源
小学语文课外经典《骆驼祥子》精读

小学语文课外经典《骆驼祥子》精读

资源简介:【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课外经典《西游记》精读

小学语文课外经典《西游记》精读

资源简介:【小学语文】
热门资讯
看了又看